公元 208 年冬,赤壁江面的火光映红了半边天,曹操的百万大军在这场大火中灰飞烟灭。当曹操带着残兵败将狼狈北逃时,站在江边的刘备长舒了一口气。此时的他,已经年近半百,漂泊半生,终于迎来了人生中最辉煌的时刻。赤壁之战的胜利,让他从一个寄人篱下的落魄诸侯,一跃成为拥有数万兵马、占据江夏等地的一方势力。按照常理,刘备本应借此机会一飞冲天,实现兴复汉室的大业。然而,令人惋惜的是配资专业股票理财,在赤壁之战后的几年里,刘备接连犯下了 3 件致命的错事,这 3 件错事如同 3 道枷锁,将他牢牢困住,注定了他一辈子都无法真正出头,最终只能偏安一隅,饮恨白帝城。
战略规划短视,错失荆州整合良机赤壁之战结束后,荆州成了一块烫手的山芋。曹操虽然战败,但仍占据着荆州北部的南阳、襄阳等地;孙权则凭借着赤壁之战的主导权,占据了荆州东部的江夏、南郡等地;而刘备则趁机夺取了荆州南部的武陵、长沙、桂阳、零陵四郡。从表面上看,刘备占据的地盘最大,似乎是最大的赢家,但实际上,他却陷入了一个极其不利的战略困境。
当时的荆州,南阳和襄阳是战略要地,控制着通往中原的通道;南郡则是荆州的政治经济中心,交通便利,物产丰富。而刘备占据的南部四郡,虽然地域广阔,但多为偏远山区,经济落后,交通不便,不利于发展壮大。更重要的是,这四郡被曹操和孙权的势力包围,缺乏发展的空间。
展开剩余84%按照《三国志・诸葛亮传》记载,诸葛亮在 “隆中对” 中早就为刘备制定了 “跨有荆、益,保其岩阻,西和诸戎,南抚夷越,外结好孙权,内修政理” 的战略规划。其中,荆州是实现这一规划的重要基石,必须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。然而,赤壁之战后,刘备却没有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整合荆州资源,反而陷入了与孙权的地盘之争中。
孙权认为,赤壁之战主要是由东吴军队打赢的,荆州理应归东吴所有。因此,他多次派鲁肃向刘备索要荆州。而刘备则以 “暂借荆州,待夺取益州后归还” 为由拖延。这种做法看似聪明,实则是战略短视的表现。刘备没有意识到,荆州的归属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孙刘联盟的关键因素。如果他能够及时调整战略,与孙权进行真诚的谈判,或许能够达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协议,实现荆州的合理分配。
比如,刘备可以将南部四郡中的部分地盘割让给孙权,换取南郡的控制权。南郡地理位置优越,是连接荆州和益州的交通要道,掌控南郡可以为日后夺取益州打下坚实的基础。然而,刘备却始终不愿意做出让步,导致孙刘联盟的裂痕越来越大。
与此同时,曹操在北方逐渐稳住了阵脚,开始重新积蓄力量。他派曹仁、徐晃等大将镇守襄阳、樊城,对荆州虎视眈眈。刘备却没有将主要精力放在应对曹操的威胁上,而是一心想着如何扩大自己在荆州的地盘。这种做法使得他错失了整合荆州资源、巩固自身实力的最佳时机。
后来的事实证明,刘备的战略短视造成了严重的后果。由于没有掌控南郡,他在夺取益州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大的困难。而孙刘联盟的破裂,则让他陷入了两面受敌的境地。当关羽在襄樊之战中陷入困境时,孙权不仅没有出兵相助,反而趁机偷袭荆州,导致关羽兵败被杀,荆州彻底落入孙权手中。刘备失去了荆州这一重要的战略基地,“跨有荆、益” 的战略规划化为泡影,这也成为他一辈子都无法出头的重要原因之一。
用人决策失误,埋下荆州失守隐患在赤壁之战后的用人决策上,刘备也犯了严重的错误,尤其是在镇守荆州的人选问题上,他的决策直接导致了后来荆州的失守。
荆州地理位置重要,是刘备集团的重要根据地,必须派一位有勇有谋、能够协调各方关系的大将镇守。当时,刘备集团中有两位合适的人选,一位是关羽,另一位是赵云。关羽武艺高强,忠心耿耿,跟随刘备多年,有着丰富的作战经验;赵云则沉稳谨慎,有勇有谋,不仅武艺出众,而且善于处理人际关系。
然而,刘备却最终选择了关羽镇守荆州。做出这个决策,刘备主要考虑了以下几个因素:一是关羽与他关系密切,是他最信任的兄弟之一;二是关羽在刘备集团中的威望很高,能够镇住场面;三是关羽有着丰富的带兵经验,曾经在万军之中斩杀颜良,威名远扬。
但刘备却忽略了关羽的致命缺点 —— 骄傲自大,刚愎自用。关羽看不起东吴的将领,经常对孙权进行羞辱。据《三国志・关羽传》记载,孙权曾经派使者向关羽求婚,希望关羽能将女儿嫁给自己的儿子,关羽却辱骂使者,拒绝了这门婚事。这种做法严重伤害了孙权的自尊心,也为孙刘联盟的破裂埋下了伏笔。
而且,关羽不善于处理与同事之间的关系。在镇守荆州期间,他与南郡太守糜芳、将军傅士仁等人产生了矛盾。糜芳是刘备的小舅子,对刘备忠心耿耿,但关羽却因为一些小事对他百般刁难。傅士仁则因为害怕关羽的威严,对他心存怨恨。这些矛盾的存在,使得荆州的内部团结受到了严重影响。
相比之下,赵云则是一个更合适的人选。赵云为人谦逊,善于团结同事,而且有着很强的大局观念。如果让赵云镇守荆州,他肯定能够与东吴保持良好的关系,同时也能够协调好荆州内部的关系,避免出现内部矛盾。然而,刘备却没有看到这一点,他被关羽的威名和与自己的亲密关系所迷惑,做出了错误的用人决策。
关羽镇守荆州期间,虽然取得了一些胜利,比如在襄樊之战中水淹七军,威震华夏,但他的骄傲自大最终导致了失败。孙权趁机派吕蒙偷袭荆州,糜芳、傅士仁等人因为与关羽有矛盾,纷纷投降东吴。关羽腹背受敌,最终兵败被杀,荆州也落入了孙权手中。
荆州的失守,对刘备集团造成了沉重的打击。不仅损失了大片土地和大量兵力,而且失去了关羽这位大将。更重要的是,刘备失去了向东发展的跳板,“兴复汉室” 的梦想变得更加遥远。刘备在用人决策上的失误,成为了他一辈子都无法出头的又一个重要原因。
外交策略失当,破坏孙刘联盟根基赤壁之战的胜利,离不开孙刘联盟的支持。然而,赤壁之战后,刘备在外交策略上却接连失当,最终破坏了孙刘联盟的根基,使得自己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。
赤壁之战后,孙刘联盟本应继续巩固和发展。孙权希望与刘备联手,共同对抗曹操;刘备也需要借助东吴的力量,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。然而,刘备却没有充分认识到孙刘联盟的重要性,在处理与东吴的关系时过于自私和短视。
首先,在荆州问题上,刘备的做法让孙权非常不满。如前所述,刘备以 “暂借荆州” 为由占据了荆州的部分地盘,却迟迟不归还。孙权多次派鲁肃等人与刘备谈判,刘备都以各种理由推脱。这种做法让孙权觉得刘备不讲信用,对他失去了信任。
其次,刘备在夺取益州的过程中,没有与孙权进行充分的沟通和协商。益州是刘璋的地盘,刘备以帮助刘璋抵御张鲁为由进入益州,后来却趁机夺取了益州。孙权认为,益州原本是他与刘备约定共同夺取的目标,刘备却独自占据,这是对他的背叛。因此,孙权对刘备更加不满,孙刘联盟的裂痕进一步扩大。
再者,刘备在称帝之后,做出了伐吴的决策,这是他外交策略上的最大失误。关羽被杀、荆州失守后,刘备悲愤交加,不顾诸葛亮、赵云等大臣的劝阻,执意发动了对东吴的战争。这场战争不仅没有为关羽报仇,反而让刘备集团遭受了巨大的损失。
在夷陵之战中,刘备被东吴将领陆逊打败,几乎全军覆没。据《三国志・先主传》记载,刘备 “大败,仅以身免”。这场战争使得刘备集团的实力大大削弱,也让孙刘联盟彻底破裂。此后,刘备集团陷入了与曹魏、东吴两线作战的困境,处境更加艰难。
孙刘联盟的破裂,对刘备集团的发展产生了极其不利的影响。在曹魏强大的压力下,孙刘联盟本是双方生存和发展的基础。刘备破坏了这个联盟,使得自己失去了重要的盟友,陷入了孤立无援的境地。此后,刘备集团在与曹魏的对抗中屡屡失利,再也没有恢复到赤壁之战后的鼎盛时期。
刘备在外交策略上的失当,不仅让他失去了荆州,损失了大量兵力,而且破坏了孙刘联盟的根基,使得他一辈子都无法实现兴复汉室的大业。这是他赤壁之战后犯下的第三件致命错事,也是导致他最终无法出头的重要原因。
综上所述,赤壁之战后,刘备在战略规划、用人决策和外交策略上接连犯下了 3 件错事。这 3 件错事相互影响,相互作用,使得刘备集团逐渐走向衰落。虽然刘备后来在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,但他始终无法摆脱这 3 件错事带来的负面影响,最终只能偏安一隅,饮恨而终。刘备的故事也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教训:在人生的道路上,我们要制定长远的战略规划,做出正确的决策,处理好人际关系配资专业股票理财,这样才能实现自己的目标,取得成功。如果像刘备那样,在关键时刻犯下致命的错误,就可能一辈子都无法出头,留下无尽的遗憾。
发布于:山东省日升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